作为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坚定维护者,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欧洲一家知名智库最近专门发布报告,探究中国在联合国推广的叙事(言)和投票行为(行),结论是“中国叙事”获得越来越多讨论,多数国家与中国投票一致,中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稳步上升。报告认为中国在制定国际法、通过决议和应对全球冲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相关立场可以明显影响全球治理。客观而言,在联合国中影响力不断的提高是中国长期以来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全力支持联合国工作、为和平发展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结果。在世界发展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一直上升的影响力将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顺应并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经历40多年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国经济已步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对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南南合作以及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带动“全球南方”国家实现一起发展,从而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些有目共睹的成绩是中国在联合国获得广泛信任和支持的基础。
除了发展成就惠及世界,中国理念也广为传播。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提出并与其他相关国家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如今,中方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广泛传播,已被载入联合国和国际组织的多项决议和文件。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既体现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又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认知和新定位。这些理念呼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契合多数会员国的需要,因此得到普遍的认同和支持。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最近几年又连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中国还陆续就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全球AI治理、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等提出倡议。这一系列倡议是中国在总结自身发展经验基础上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因而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内发展中国家会员国的积极响应。比如,中国在联合国内倡导设立了“世界城市日”“文明对话国际日”等,主提和联署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等多项决议草案在联大通过,主导成立联合国维和人员安全、全球发展倡议、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多个“之友小组”。
这些倡议不断催生和促进国际合作行动,并已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五通”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加快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强大动能;7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已开展1100多个项目;全球安全倡议的20个重点合作方向正稳步开展,相关合作平台和机制已发挥效用,等等。在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贡献下,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继续保持活力与动力,有效对冲着疫情、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地理政治学冲突和大国战略竞争带来的消极影响。
尽管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内影响力不断的提高,但这与中国的总实力、国际地位和全球贡献仍不相称。比如,中国在联合国依然是职员代表性不足的国家,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担任领导职务的比例相比来说较低。另外,在大国战略竞争和地理政治学思维影响下,中国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也更非消极作用的努力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阻挠。而当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国际社会尤其“全球南方”国家越来越期待中国理念、中国倡议、中国方案更加迅速和更有效地转化为国际规范、国际议程、世界方案,因为这已经被反复证明能给世界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接下来,中国在联合国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还有逐步扩大和提升的空间。一方面,中国要继续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热情参加联合国的和平发展事业;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动联合国的变革、转型和升级,提高其权威性和有效性,以更好地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今年联合国未来峰会和明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是联合国重振多边主义的重要契机。在大国竞争和全球治理并存的时代,联合国在大国协调中可以扮演独一无二的建设性角色。同时,无论新兴科技和全球公域的治理,还是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不能离开国际组织,世界也比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需要联合国。这为中国深化与联合国的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作者是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和平大学特聘教授)